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最南端的会理市
素有“川滇锁钥”之称
其制陶业历史悠久,
久负盛名的会理绿陶便诞生于此。
展示的会理绿陶。韩春寅供图
因采用天然孔雀石配釉,
经高温1260度氧化焰烧制后
呈宝石绿色而得名的会理绿陶,
被誉为“中国最后的绿陶”。
会理制陶历史源远流长
古往今来,绿陶一直沿用
天然矿物作釉、原料。
而会理盛产高温粘土、
高岭土、优质长石、石英
及富含金、银、铜、铁、
锰、镍、钒钛等的金属氧化物
及木柴、燃煤,陶瓷资源丰富,
发展绿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经专家考证,
会理陶瓷烧制始于唐宋,
鼎盛于元明,
属南方龙泉窑系,
前有唐宋青瓷、后有明清绿陶。
古窑第三仓。韩春寅供图
会理绿陶工艺复杂、技术含量极高,
造形、上釉、烧成等工艺难度较大,
需历经八个大环节、
七十二道小工序,
方可做出窑变万彩的绿陶。
出窑的会理绿陶。韩春寅供图
各种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
混熔、结晶、呈色,
窑变是其最大的特色和亮点,
每件作品都独一无二,
可谓“入窑一色·出炉万彩”。
恢复创烧古代失传的名贵釉种
2009年,
会理绿釉陶瓷品制作技艺被列入
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代表性传承人韩进富、韩春寅、
王继兰先后荣获
“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经优秀传承人多年苦心研究,
目前恢复创烧出梅子青、石榴红、
天目釉、天青釉、紫金砂、
金丝兔毫、晶鑫玳瑁、窑变山彩等
宋、元、明、清各代失传的名贵釉种。
随着不断改良,
会理绿陶已经能烧制翠绿、
碧绿、粉蓝、铁红等四十余种釉色。
因其融入了地方文化、民族特色,
真实展现了自然、窑变、
绿色、环保的精髓,
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会理绿陶已销售到新加坡、
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地。
如今,
会理绿陶文化产业园已经成为
会理市著名的绿陶文化旅游景区
同四川美术学院、四川大学、
四川音乐学院、云南大学等
知名院校专家合作,
联合开发西南民族特色陶瓷。
特色旅游纪念品。韩春寅供图
会理绿陶的发展,
也推动着凉山特色旅游纪念品、
工业品的设计和制作,
带动特色旅游商品、纪念品市场。
你想来这“川滇锁钥”之地,
看看“中国最后的绿陶”吗?